[搖滾教室]英文片名[The School of Rock] 。本來的中文譯名是[搖滾校園]改成後來的[搖滾教室]。一開始我還搞不清楚怎會怎樣 ,看完電影之後才發現這片名取的好;一來是他們練團和上課的地方是在教室裡,二來"School of Rock"是他們的團名。這是由一個玩搖滾樂的落魄狂熱份子加上一群四年級的小學生所組成的另類樂團。老師就從上課開始,慢慢激發大家對搖滾樂的執著和興致。





劇情描述一個對搖滾樂非常喜愛的人Dewey Finn(Jack Black)因為搞音樂、 玩樂團以至於生活上出現了問題。住在室友家死賴著不走,白吃白喝也不繳房租;直到被他一直擔任主唱兼吉他手的樂團給踢出門外,外加上被室友的女友冷嘲熱諷之下,他決定去找份工作振作一下。剛好有一所高級私立小學要求他室友擔任代課老師,缺錢的他靈機一動的冒充室友跑去小學教書去了,沒什麼料又習慣混日子的他自然是鬼混呼攏的亂教一通;直到一天他看見學生們上音樂課之後,他決定開始要訓練學生們熟悉搖滾樂來幫他參加比賽得獎金,不過唯一要克服的是要矇騙古板神經緊繃的校長Rosalie(Joan Cusack)。





一個樂團的組成絕對不是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所以Dewey Finn必須依照每個學生的才能和特質適才發揮。他開始改變了那些學生的音樂品味和平常上音樂課的演奏方式。把只彈古典樂的吉他手訓練成狂野的吉他之神 ;甚至激發他寫歌的創作,把只彈一般鋼琴的內向學生調教成鍵盤高手, 同時也改變他沒有自信的個性。把演奏大提琴的女生改教她彈貝斯,把個性急躁不會樂器的小鬼也能讓他在打鼓打擊上有表現。外加三個合音天使 、一個聰明的經紀人,負責燈光 、服裝 、製作標籤 、追星一族 甚至保全;每個學生都適得其才、 個兼所職的扮演著自己的角色,也讓讀書、學習、考試的教室開始熱鬧起來了。然而搖滾樂的煽動力不僅僅只來自於Dewey Finn的大力吹捧,學生們漸漸產生的興趣和被發覺的音樂天份;這些同樣也是讓搖滾樂再度活躍起來的強大動力。





雖然音樂、 搖滾樂在片中被大力的提倡和鼓舞,同時也很生活化的反映了一些現實議題。例如男主角就是因為抱持著強大的信念而執著於玩搖滾樂,堅持的結果卻是一事無成的依靠別人,理想和現實的差距逐漸浮上檯面被探討;玩搖滾樂是否就真的沒前途?(他的室友也因為經濟考量放棄音樂)。同樣的片中那個不茍言笑、 緊繃自己的女校長亦是如此;她就很感嘆的對男主角說"以前的她可是玩的很瘋的,也很會搞笑...只是現在當了校長,她必須面對家長,她必須正經,不能開玩笑..."。所以她是為了現實改變了"性格和個性"。而一些熱愛搖滾或音樂的人(男主角室友)也是為了現實放棄"夢想",當男主角單純的信念視搖滾樂為神, 為所欲為的創作練團,就顯的比其他人更加灑脫 、活出自我了。





這部電影也有提到現代學生和教育體系的問題;一般來說, 學生來學校幾乎就是讀書吸取知識。何謂"知識"?我認為不只是書本上的東西。在學校的同時也開始要學習一些和人相處或待人接物,在學習和尋找自我認識自己的過程之中 ,發掘自己的興趣或才能,老師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片中的男主角完全顛覆了一般老師的形象(或許本來他就不是老師),可是他卻能一一的了解學生的心態和需求。在片中他和個別學生的單獨對話都是充滿鼓勵 、打氣的言語,當學生有點卻步前進或學生開始懷疑自己能力的時候 ;他也能給予他們勇氣繼續堅持他們的信念。 這樣亦師亦友的相處和溝通,如果在現實生活中大概比較難見的到吧。





看完這部電影真的心情非常愉快也充滿生命力,我覺得"搖滾樂"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藝術。像我這種外行人雖然聽不太懂片中男主角介紹的搖滾樂團,但光是電影中的配樂和歌曲足以令人振奮;而這部片的靈魂所在不僅僅是"音樂"或"搖滾樂"。男主角Jack Black賣力生動的演出也是相當精采,堪稱本片的靈魂。或許是因為男主角本身也是樂團的主唱兼吉他手的緣故,他同時也會詞曲創作和即興的表演;所以這部片感覺簡直是為他量身打造的一樣。





音樂對人的影響真的是無遠弗屆,就如同引述片中男主角所說的"玩音樂要成功要走一大段的路"。的確 ,不管是作任何事都是要有一個信念;因為這個信念是支撐著自己的動力,就如同最單純的玩音樂、玩樂團也是必須練團、練唱、不斷的練習,才能在舞台上呈現最好的一面給觀眾看。當觀眾們給予掌聲和歡呼的時候 ,這一切的辛苦也都值得了。就算離成功的路還有很長的距離,相信Keep the faith..總會有成功的一天。所以Let's Rock!就追隨著搖滾樂,享受音樂的power!



導演功力指數 ★★★★
編劇精采度 ★★★★
演員表現 ★★★★★


總評 9/1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ystery09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